杨凌礼品菜-杨凌的机遇,农业的风口?

发布时间:2018-11-27 浏览次数:833 来自: 杨凌绿阳高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各种展会成千上万,但很少有展会能像“杨凌农高会”一样,二十多年经久不衰。

       有人说,杨凌是一座为农而生的城市。4000多年前,农官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如今,杨凌农高会已成为陕西乃至中国一张含金量高的新名片,属于中国四大科技会展之一。

       前不久结束的第25届杨凌农高会,以“对标国际展会,打造杨凌农高会的升级版”崭新亮相!

       干部要有“国际意识”

       杨凌农高会从无到有,从首届的不足21万人参加,到第25届来宾160万人。二十多年来,心无旁桀的杨凌人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让“农高会”的金子招牌越来越亮。

       新一届领导任职示范区管委会后,有一件事让外界很是瞩目——杨凌的目标是要做全世界的“农业硅谷”。据说这个重新对杨凌的定位一经提出,此前一直被要求应具备“国际意识”的杨凌干部恍然大悟。杨凌要想有大发展,“国际意识”属于标配。

       杨凌的优势是这里集中了国内的农业科技精英人才,杨凌的短板是城市年龄太轻、地域狭小,严重制约规模型发展。

       已经开始有“国际意识”的杨凌何去何从?就在许多人为杨凌的“局促”担忧时,11月5日,即农高会开幕当天,国务院给杨凌送来了一个大礼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对外发布。

       批复要求“着力推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大对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批复还特别指出,要发挥杨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这份批复如果翻译成我们老百姓的语言,那就是:杨凌这些年的发展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下一步,中央要继续支持杨凌做大做强,闯出更广阔的天地。

       国务院的批复还特别提及,杨凌的未来是要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这个未来与杨凌“农业硅谷”的定位不谋而合。

       从“农博会”到农高会

       八百里秦川东西纵横,南边是巍巍秦岭,北边是黄土高原,杨凌位于居中的“谷”部。

       1994年的杨凌还仅仅是咸阳市下属的一个区。这年秋天,受电视节目和新闻报道的影响与启发,当时的杨凌区几位领导突然萌生出了要举办一场“博览会”的想法。大家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素,就是想利用当时武功县农业科研中心的资源,为当地和周边农民举办一场实用的“农业大型交流会”。

       “交流会”的想法得到了陕西省政府和当时国家科委的支持。几经商量,“杨凌农业博览会”渐成雏形。因为有国家科委和省政府的鼎力支持站台,首届“农博会”吸引了省内各地市、各厅局及省直属单位37个代表团和来自北京、山东等18个兄弟省市的展团参会。6天会期,参会群众和客商21万人(次),参展项目1600余项,签订成果交易合同1175项,金额7.3亿元。

      1994年的陕西,职工人均工资316.92元。当年武功县的财政收入为3208万元,杨凌区仅有8万常住居民。所以当“农博会”的成绩单送到相关负责人案头时,那种冲击和震动可想而知。

       “农博会”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直接使杨凌在1997年被升格为“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厅级事业单位,陕西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管委会具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省级经济管理权。

      2000年深秋,经国家提议,杨凌农博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杨凌农高会)。 区域性展会从此嬗变成为国际化专业性展会。

      “杨凌农高会”从此成为世界感知杨凌、感知陕西的窗户。同样也是通过这扇窗户,陕西和杨凌一起走向了世界。

       2018年深秋,开始具有国际视野的“杨凌农高会”更是做出了交易额超过1027亿的大蛋糕。杨凌,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产业商和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圣地“延安”。

       今天的杨凌,的地标建筑既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亭台楼阁,而是一尊后稷雕塑——面朝秦岭、背依渭河,这位传说中的农业始祖满面春风。

       尽管“杨凌农高会”在国内一枝独秀,但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新一届领导到任不久,很快就发现了隐忧。

      他们认为“农高会”虽然已经形成了品牌,但自身经济模式单一,除了“农高会”这一会展经济,没有其他能叫得响的,杨凌的干部必须有“忧患意识”,必须居安思危。

       在“超前意识”、“国际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理念主导下,“做中国的农业硅谷”成了杨凌上下的共识。

      居安更应思危

      在“农高会”这一传统金子招牌开始“升级”走向国际的今天,杨凌的“农业硅谷”该如何发展?就在许多人为杨凌的自身条件而忧虑时,国务院的《批复》到了。国务院的《批复》,于正在高速发展中的杨凌无疑是雪中送炭,是一场及时雨。

       对国务院的批复,我们可以解读如下:

       着力推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无疑是国务院《批复》中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是高质量呢?《批复》中提到了“支持杨凌建设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科研平台”

       这句话翻译得更通俗点,就是要求杨凌示范区必须在农业科技人才上下功夫、做文章。“科研平台”,当然需要的农业科技人才。

       人才的问题显然已经引起了管委会领导们的注意,主要领导在今年示范区召开的多次会议上都谈到了人才问题,认为杨凌要打造示范区升级版,必须把人才作为宝贵的资源,牢固树立人才带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兴爱才敬才之风……要举全区之力,抓好示范区人才引进,打造涉农人才新高地。要出台、落实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鼓励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为了留住吸纳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时,杨凌示范区主要领导专门到场送祝福。送祝福是形式,其实目的是为了给杨凌挽留更多人才。当时殷切的话语犹言在耳:希望杨凌永远是青年学子创业的乐土和心灵的家园。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所”这是杨凌对人才的战略,同时也说明了杨凌已经感受到了人才的危机。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有力保证。

       继续加大对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一条主要是给陕西省提出的要求 。很明显,杨凌下一步要有大的发展、要做“农业硅谷”,首先要有空间的保证,而这恰恰是目前制约杨凌发展突出的一个方面。杨凌地盘狭小这自然有历史的原因,但更多是政策调配造成的。

      追溯杨凌更早的历史,它不过是武功县的一个公社、一个乡镇。后来随着“农高会”的蛋糕越做越大,才逐渐脱离了武功县和咸阳市的管辖并开始独立。也就是说,杨凌是从一个乡镇的基础上起步的。目前行政区的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35平方公里。而在中国,随便一个地市级的行政区域,都要被杨凌大得多。杨凌的“局促”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是注意到了,所以2008年时,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原本属于宝鸡市扶风县揉谷乡划归杨陵区管辖,尽管是杯水车薪。

       现代化农业发展首要的是广阔的地域,杨凌也不例外。行政底盘的狭小会导致杨凌缩手缩脚脚,这是各方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只能依靠政策。

       比如“大杨凌”行政区域有无可能重新构架?这是一个许多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批复》还提到“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任何事务想要持久发展,“创新”是核心的要素,一旦离开了创新,生命力就会大打折扣。“农高会”为何25年来不褪色?就是因为办会者一直在创新。杨凌发展到今天,“农业硅谷”也是一个创新,如何让“农业硅谷”尽快走出陕西,走向世界,这就需要更多的创新。而创新离不开人才。

       《批复》中的“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试点”意义非常重大。杨凌从一个小镇起步,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完全离不开中国庞大的“三农”环境和市场。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杨凌的任何一个涉农产业的试点和成功,任何一个产业链的崛起,都对中国的“三农”具有带动作用。

       杨凌的整体发展和走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农业的走向和命脉。

       《批复》还要求杨凌“开展金融改革创新”。长期观察杨凌成长的国家金融创新发展理事会专家、国家一级营销师白山稳教授指出,今天的杨凌第三产业欠发达。他说的第三产业既有传统的服务业,同时也包含投融资机构在内的金融平台。白教授说金融是风向标,直接决定资金流的方向,反过来也是人才流向的引导者。杨凌下一步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批复》同时还提到要杨凌“发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农高会为例,杨凌这些年带动和影响了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和农村,让他们接触农业科技、运用农业科技,因农业科技颠覆了传统认识,给他们带来了客观收入、从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下一步,杨凌的发展,很大程度成为中国“三农”问题的风向标。“硅谷”一个特点就是辐射、带动和示范。杨凌责无旁贷。

       《批复》特别要求杨凌“扩大农业对外开放”。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获批并正式挂牌成立,杨凌片区成为全国已设立的11个自贸区33个片区中以农业为显著特色的自贸片区。开放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固步自封、不能闭关锁国,不仅要请外面的人进来交流,而且还要主动走出去学习。回顾这些年来的杨凌发展,以“农高会”为抓手,杨凌一直在追求和加强对外合作与学习,比如刚刚结束的第25届农高会不仅邀请了众多国内大型企业,还有许多国际知名企业。下一步一旦“农业硅谷”步入正轨,推进并加深与世界农业国家的合作交流,将是杨凌必不可缺的一门功课。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示范区管委会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有“国际视野”一脉相承。

         要做“窗口”和“风口”

         《批复》还提到要求杨凌“进一步加强对杨凌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杨凌自成立示范区以来,管委会主任一直由陕西省的副省级领导兼任。首任管委会主任为时任陕西省副省长范肖梅,如今的管委会主任是副省长魏增军。“农业特区”地位之特殊由此可见。

       如今,李婧和李九红,两位履历丰富、思路清晰、意识超前的干部主政“农科城”,难怪各界对杨凌很是看好。

       比如党工委书记李婧的思路可能已经远远超出的“农高会”本身,她认为农高会仅是杨凌的一个重要方面。杨凌要走得更远,必须发展种业经济、农科品牌,乡村振兴农业示范,用农科的市场价值手段打造出杨凌真正的影响力,从而让杨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区域中心。

       再比如,为了让农民专家和涉农企业从杨凌捕捉到现代农业方向,今年的“农高会”特意增多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参展商。为了提高农高会的贴近性和针对性,组委会早些时候专门组织人员进行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这些细节的提升和变化是过去的历届“农高会”中都从未有过的。

       改变和创新的目的很明确:要让“农高会”不仅成为观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窗口,也成为投资中国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的风口

       作为地级建制,杨凌不可谓不小。但作为中国农科城、全国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贸区、乡村振兴的试验田,杨凌对中国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言而喻,对世界农业的影响也正在逐渐凸现。杨凌提高站位,主动担当,承担大使命的规划也在悄然实施。

       如何依托“农高会”的现有金子招牌,打造符合中国“三农”口味的“农业硅谷”?.如何让杨凌迅速打破小农意识,走出小富即安的怪圈,这是摆在新一届杨凌示范区领导面前的空白试卷。

       前不久的陕西省营商环境评比中,杨凌位居第二,这充分说明以杨凌在干部作风转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已初见成效。这对杨凌打造“农业硅谷”而言,无疑是一个十分利好的条件。

       挑战与机遇并存,今天的杨凌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杨凌绿阳高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营 英雄之菜 预制菜 前置仓 供应链 绿色金融 进出口贸易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13772000723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杨凌绿阳高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支持: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9993号-1